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,為增強博物館公眾文化教育職能,充分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的“中樞”作用,市博物館圍繞“博物館的力量”特別推出兩大特展及系列主題活動,充分展現博物館的力量,為觀眾獻上一場文化盛宴。
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現存營造時間最久、規模最大、內容最豐富、保存最完好的宗教藝術寶窟,更是遼闊綿長的絲綢之路上,多元文明互通有無、彼此交融的見證,無疑是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優秀文化為世界作出的卓越貢獻。作為特展之一的《飛天神韻·莫高精神——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》,分為“絲路漫行”“莊嚴佛宮”“凈土樂舞”“匠心營造”四個部分,通過敦煌復制壁畫、復制洞窟、佛像雕塑以及畫像磚、經卷等珍貴文物,展現敦煌藝術文化及“莫高精神”。
犍陀羅國,南亞次大陸古印度列國時代十六大國之一。地理位置極為重要,是連接中亞、西亞、東亞和南亞的中樞地帶,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大節點。作為此次主題活動的另一大特展,《見相非相——犍陀羅造像藝術展》精選了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、南京美美藝術館珍藏的27件/套藝術珍品。這些展品反映了犍陀羅造像藝術的不同形式和題材,讓觀眾直觀了解犍陀羅造像藝術及其文化價值。展覽中,觀眾可以近距離品味犍陀羅造像,既能夠感受2000年前文化交流的意義,又能觀賞獨特的佛造像。
活動當天,市博物館還結合展覽開展主題講座、圖拼敦煌、首屆鹽博知識競賽等線上線下活動,讓觀眾多角度領略“博物館的力量”。同時,特別邀請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帶來線上《博物館公開課》。據了解,張元林長期從事佛教圖像和敦煌藝術與絲綢之路藝術比較研究。此次公開課,他深度解讀了敦煌北朝石窟藝術形式和精神生活,帶領觀眾從敦煌石窟看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。
一座城市,一部歷史。5月16日至5月22日,市博物館結合博物館文化及鹽城歷史文化知識,利用線上小程序舉辦“博物館的力量”鹽城市博物館首屆知識競賽,吸引觀眾進行線上知識競賽答題及線下互動體驗,提高博物館社教活動的參與力與體驗性,提升博物館的宣傳力、知識力與影響力。
敦煌壁畫作為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珍貴的藝術結晶,以其高超的技藝、匠心獨具的結構造型、流暢自然的圖畫動態,完美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對藝術審美的詮釋。泥板畫、圖拼敦煌、藝術繪畫……市博物館將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力量,通過多彩社教活動,讓觀眾在手工活動中體會藝術之美,感受博物館的樂趣。
請輸入驗證碼